客服热线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 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为何90后的求职路那么难走?

90后的求职路为何难,难在哪里?
  症结一:求职好高骛远
  【典型案例】
  小冯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。去年,他在一家单位实习,做外贸助理员。因为没能得到该公司领导的肯定,他要重新找工作。“不能一直靠家里人养,自己要养活自己。”小冯的就业路也不平坦,参加了好几场招聘会,一直没有找到中意的工作。
  小冯告诉记者,他找工作时还是看重薪酬待遇,“没办法,在杭州这边消费比较高,不能不在乎薪酬。”
  像小冯这样的情况,在90后求职者中并不少见。不少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,张口就谈薪酬,却不愿意去基层工作,对于自己到底要从事怎样的职业、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,却感到很迷茫。
  【各方观点】
  衢州某企业负责人吴庆华:在招聘会,确实有一些年轻的求职者对薪酬要求比较高,却不愿意吃苦。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,相对比较自我,吃苦能力较差。所以他们中很多人不愿意去基层工作。
  从我的周围来看,那些肯吃苦、愿意从基层一线干起的年轻人,现在都已经成长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。所以,不要怕吃苦,把眼光放得远一点,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踏踏实实,稳扎稳打,将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。
  【网友评论】
  @大学生要知道:现在的技工收入都很高!只是大学生们无法接受这些职业,定位又不准确,走弯路是必然的。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好待遇,造成某些行业求职者相对集中,形成“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”。
  @诸葛家若虚:曾经和我哥说起大学生就业,有地方单位去他们学校要人,有编制,但学生觉得是县市,不情愿去,事儿黄了。说句不中听的,所谓就业难,大半是这状况。我一直告诫学生,有工作先接着,别老想留省会城市,糊口都没解决,谈什么理想。
  @葉落歸茛:关于就业难,我们总在抱怨,事实真的如此吗?静下心来仔细想想,根本的原因是不是在我们自己?是不是我们对这个社会要求太多了?
  症结二:就业门槛较高
  【典型案例】
  “再找不到工作,就要喝西北风了。”温州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杨帆自嘲,现在找个单位实习并不难,但是要转正就不容易,离毕业不到两个月了,他的工作却一直没着落。
  这几个月,杨帆有空就跑招聘会,发现大部分单位要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,那些招聘简章就让他望而却步。
  “有的单位说是要招应届毕业生,可是去面谈了之后,发现他们还是希望你能够直接上手干活,这对我们刚毕业的学生来说,还是难了点。”杨帆说。
  许多大学生感叹,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?
  【各方观点】
  浙江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陈启乃:招聘会分两种,一种是社会的招聘会,一种是校园招聘会。一般每个学校都会组织招聘会,应届毕业生可以多关注这方面的招聘会。
  面对社会的要求,大学生应该首先根据企业的需求提升和储备自己的能力。只要是人才,有潜力,可以创造价值,单位都会珍惜。有些岗位确实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,要求不一样,当然如果大学生觉得自己有足够的信心,也不妨大胆应聘,如果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员,应届生也会有机会的。
  【网友评论】
  @QWE沉思: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,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压力也不断增大。无论你的文凭有多高,如果你没有工作经验或者一定的社会背景,就很难实现抱负,怎么办?
  @zhao9102乐园:既然觉得就业难,可以考虑自己创业。不过目前鼓励青年人创业就业的政策、措施、环境、氛围等,似乎还不够,“求稳怕乱”的思想,阻碍了青年创业的路。有的部门支持太少,扼杀了一部分青年的创业梦想和热情,值得反思。
  @没有人先生很发愁:现在招聘普遍要求“两年以上工作经验”,这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的阻碍。校方是否可考虑,在同样学年制的情况下延长实习时间半年或者一年,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,与各公司合作,这样用人单位也能吸纳满意的员工。
  症结三:缺乏实战经验
  【典型案例】
 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的小王上周刚从学校赶回来,这个家在余杭的小伙子希望赶紧把工作的事情搞定。
  说起自己找工作的历程,小王直摇头,他在学校里品学兼优,总认为找工作不会难,直到这学期开始找工作,才发现并非如他所愿。“学校里学的都是理论知识,太理想化了,实际操作经验太少。”
  【各方观点】
  省人力资源专家:几乎每个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机构,但指导远远不够。很多学生往往到临近毕业的时候,才“临时抱佛脚”求助就业指导老师,这时候往往已经太迟了。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在大学几年的学习当中,让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将来如何就业、择业有个了解,这对他们平时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。
  如今,很多大学生抱怨找工作难,但为什么技工学院的学生很好找工作?因为他们有实际动手能力,这对用人单位很重要。因此,学校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,应该多开设实际操作的课程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,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。
  【网友评论】
  @暖兔: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该成为成功学讲堂,励志的故事激励我们向上,却不能使我们认清就业形势。希望学校更多地关注我们的现实需求。
  @学品教育: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?必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,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形成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。